?
帐号: 邮箱: 密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龄研究 老龄研究
党俊武:“藏富于老”是国家和全民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金融战略
更新时间:2018-01-16
发布时间: 2018-01-11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作者:
        我国已经进入历史性转折新时代,同时也迈入人人期盼的长寿时代。在这个以人口老龄化为表征的长寿时代,生命不断延长的伟大盛事既是社会文明进步事业的重大成就,也隐含着金融经济的重大机遇风险。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金融体系会面临什么机遇?又面临哪些风险?我国金融业如何在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同时,实现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为此,经济网-《经济》记者专访了老龄金融学专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党俊武副主任。

        迈入长寿时代意味着巨大的“长寿红利”

        《经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50年,我们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但根据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您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您是持悲观态度还是乐观态度?

        党俊武:人口老龄化是人类从年轻社会转向老龄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和重大成就。在年轻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比较短暂。实际上,年轻社会也是短寿时代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只有40岁左右。在老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像我国现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突破76岁,预计到2050年突破80岁已成定局。如果考察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老龄社会的特征就更加明显。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平均余寿大体在20年上下,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6年以上。这说明,到2050年,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活到80岁以上。可以说,老龄社会其实是意味着我们迈入人人可以活到高龄的长寿时代。
        理论上,我们也常常把老龄社会也称作长寿社会,会带来巨大的“长寿红利”。谈到实现中国梦,许多人认为,老龄社会老年人多,不仅会影响中国梦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即使中国梦实现了,我们又会陷入暮气沉沉的深度老龄社会。实际上这些看法不仅十分错误而且十分有害。首先,中国梦的实现和长寿社会的到来在内在逻辑上是共生关系。否则,中国梦实现了,我们却活不长,追求美好生活的中国梦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其次,老龄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个体人的年轻化和总人口的结构老龄化。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体魄健康是年轻社会的同龄人无法比肩的。人们之所以会对老龄社会产生悲观看法,根子上是用年轻社会或者短寿时代的眼光看待老龄社会。这说明,我们的身子已经进入老龄社会的新时代,而我们的思维模式却还拖弋在短寿社会的旧时代。再说,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铁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持悲观或者乐观这种简单二元观念不仅落后,而且错误。正确的态度是,扬弃年轻社会的旧观念,顺应老龄社会的新要求,满怀憧憬,撸起袖子加油干,去迎接人人健康长寿中国梦的新时代。

        《经济》:您提到老龄社会将带来巨大的“长寿红利”,据我所知,“长寿红利”是一个新概念,业界没有人提到,您首提“长寿红利”有什么样的考量?“长寿红利”蕴含的“金融红利”主要有哪些?

        党俊武:我们常常讲,中国的“人口红利”行将终结,这是站在年轻社会的立场上说话的。年轻社会的终结必然是年轻人口的红利终结,但老龄社会意味着我们迎来长寿时代,新的“长寿红利”也随之降临。这是站在老龄社会的立场上说话的,也是从长寿时代的新思维来考虑问题的。我之所以提“长寿红利”,主要的考量是提请人们转变观念,要从老龄社会的新视角来思考我们面临的问题。否则,我们就会在思想上纠缠于年轻社会的旧观念,进而产生对老龄社会的负面社会情绪,也会因此而一叶障目,看不到长寿时代新的巨大红利。
        当然,“长寿红利”包括方方面面,但从金融经济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年轻人口做好老年期生活准备的巨大刚性金融需求。老龄社会在本质上就是金融社会。在年轻社会,“养儿防老”可以解决一切养老问题。但在老龄社会条件下,除了亲情,我们必须依靠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年轻时购买年老时置换产品和服务,这是所有人老年期问题的根本制度安排。目前,我国这一类金融人口的总量大体上在4亿左右,蕴含着海量的刚性金融需求,是下一步我国金融业的战略主攻方向。第二个是规模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带来海量金融资产需要管理。我们知道,除少数外大多数老年人口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的总流量在10亿左右,如何管理好这10亿流量人口的海量金融资产,如何确保这些日益庞大的金融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三个是10亿老年人口流量带来对产品、服务和房地产的巨量老龄产业刚性需求,如何通过投融资体系的开拓创新和制度安排,使之变现,这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蓝海领域。一句话,长寿时代带来巨量长寿人口,也带来新的海量金融需求,这是老龄社会条件下以需求为核心的现代金融经济的新动能,也是我国金融业进入新时代的最大增长点。这三方面合在一起,就是我讲的老龄金融。可以说,未来,中国是老龄金融业潜力最大的市场。 
        不过,老实说,对此,国际金融界似乎比我们国内金融界看得更清楚。毕竟,他们是老龄社会的先行国家,对“长寿红利”的认知比我们早。

        老龄社会隐藏的长寿风险值得全民警惕

        《经济》:老龄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那么,老龄社会有没有风险?是什么?

        党俊武: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既有机遇也有风险。老龄社会所蕴含的“长寿红利”的背后,就是关系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长寿风险”。这些年,人们谈论老龄社会,主要是从风险方面去理解,包括方方面面,例如老龄社会给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国际竞争等诸多领域带来的风险影响深刻而持久。但对于老龄社会的“长寿风险”,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到位。前面我们谈过,我们大多数人将要经历20年以上漫长的老年期,还有一些人将要活到90岁甚至百岁以上,他们的老年期将会持续30年甚至40多年。可以说,未来的老年期将超过就业准备期,这是客观的必然趋势。和这一客观趋势相比较,我们的健康、知识、技能特别是金融准备远远不足。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目前还不能支撑这么长时间的生活需要,商业性的养老保险、养老信托、养老基金、养老证券等金融存量远远不足,存到银行里的大量养老储蓄面临贬值风险等等。一句话,如果不从当前做起,不从年轻时做起,不从人人做起,那么,未来活得漫长的高寿生活将面临钱不够用的风险。这就是我讲的金融意义上的“长寿风险”。可以说,这个“长寿风险”涉及全体中国人,是长寿时代关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长远风险,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经济》:看来,“长寿风险”是老龄社会条件下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重大人生战略问题,那么,它对我国金融业的挑战是什么?

        党俊武:我们现在的金融业以及整个金融体系,从根子上讲,主要是应对年轻社会的金融需要而建立的,远远滞后于我们已经迈入老龄社会、进入长寿时代的客观需要。老实说,我们关于老龄社会将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哪些重大挑战的问题,目前尚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知清单。现在,养老金融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原因是人们仅仅关注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产生的养老金问题。至于老龄社会这种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多的结构性转变,会带来哪些重大金融问题,比如在全球化框架下会给国家的国际金融核心竞争力带来哪些长远影响,我们还远远认识不到位。所以,我常常用“老龄金融”这个概念,用它来囊括养老金融,还指向更高层面的重大结构性金融问题,旨在考量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国际金融战略问题。
        至于“长寿风险”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挑战,主要是四个方面:首先是金融理念上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现行的金融理念滞后于长寿时代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我们过去的金融主要是“短钱”金融,但老龄金融主要是“长钱”金融。理念远远比方法重要。如果金融界和国民的短钱理念不转变,应对“长寿风险”是不可能的。其次是金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发展老龄金融需要所有金融机构通力合作,但目前的体制机制各管一摊,协同行动十分困难。更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公共财税体制机制也不适应发展老龄金融的需要。再次是金融机构自身运作存在行业不规范、老百姓不满意、不良运作现象时有发生等诸多问题,需要刮骨疗毒,重整旗鼓。再有就是老龄金融人才严重不足。我们不仅在老龄金融的融资上缺乏人才,更匮乏老龄金融这种“长钱”的投资人才。没有足够的“长钱”投融资人才,再大的老龄金融潜力也没办法变现,应对长寿风险必然就是纸上谈兵。最后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发展老龄金融的时间不容错过。如果金融界发展老龄金融动作迟缓,我们不仅会丧失众多老龄金融客户,更重要的是会积攒老龄化危机,我们将会付出惨重代价。我也借你们《经济》这个平台呼吁金融界,要把应对“长寿风险”提高到国家金融战略的高度来有所作为。 

        “藏富于老”是应对老龄社会的金融法宝

        《经济》:这样说来,和把钱存在银行的“短钱”相比,“长钱”对老百姓意义更大,也是我国金融业新的战略方向。那么,怎样才能做大“长钱”?

        党俊武: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美国人不愿意储蓄,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2016年,美国老百姓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的30.71%,而私人养老金和部分证券投资这些典型的“长钱”占比达到69.29%。简单地说,美国的“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是七三结构,而且“长钱”总量巨大,仅私人养老金一项就达到25.33万亿美元。客观地说,这是美国作为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即美国拥有巨大的“长钱资本池”。相比而言,我们的家庭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储蓄,商业养老保险总量不大,“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最多是二八结构。事实上,美国金融资产的主体部分已经是以“长钱”为核心的老龄金融,而我们的金融仍然是以“短钱”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竞争正在演变成为“长钱”与“短钱”之间的博弈。显然,在这方面,我们尚处于弱势,拿着“短钱”和别人的“长钱”竞争,结果无须多言。从未来国际金融竞争来说,做大“长钱资本池”应当是我国金融业新的战略主攻方向。
        那么,做大“长钱”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十分简单。这就是“藏富于老”,也叫“投资于老”。换言之,就是全体国民在年轻时购买各种老龄金融产品,为自己年老时用。说实话,道永远高于术,理念远远比方法重要。只要国家、金融机构特别是老百姓认同“藏富于老”的理念,积极“投资于老”,那么,做大“长钱资本池”就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战略层面的问题解决了,其余都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也许有些人不太认同“藏富于老”的观念,特别是少数年轻人不愿意节衣缩食,甚至会抱怨让他们年轻时受穷不公平。但历史是公正的。“纨绔子弟少伟男”的古训永远管用。同时,老年时富足才是人生的真正完胜。从老龄社会的新思维来看,老年富则国富才是硬道理。这个道理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经济》:作为年轻人,对于您的理念,感觉上认同虽然有些困难,但仔细想,理性上应当无障碍认同。不过,如何理解做大老龄金融的意义和作用?

        党俊武:老实说,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认识还很不到位。从长远来说,我国老龄金融业实现战略转型,做大老龄金融意义重大。一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做好老年期金融准备,这是老龄社会条件下一项新的国民责任,也是国民的长寿人生战略。这样做,可以为全体国民提高漫长老年期生活生命质量和水平做好做强金融支撑。二是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来说,在基本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抓住老龄金融,就抓住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制高点。三是对于金融业来说,通过发展老龄金融,紧紧扭住做大“长钱资本池”的制高点,在国际金融博弈格局中我们才能占据主动,我国金融业从大变强才有希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根基也将更加雄厚扎实。四是对于宏观经济可持续运行来说,做大老龄金融,有强大的“长钱资本池”做支撑,宏观经济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动力将更加强大。一句话,进入老龄社会新时代,瞄准长寿红利,“藏富于老”,“投资于老”,这是落实十九大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的国家金融战略和全民金融战略。 

        全力推动巨大潜在“长寿红利”能够变现

        《经济》:“长寿红利”滚滚而来,“长寿风险”不容轻视,发展老龄金融意义重大,那么,在新时代条件下,我国金融业应当如何顺势而为?
        党俊武:针对未来的长寿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全民要做好“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指导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战略的重要指针。为了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防范“长寿风险”,开发“长寿红利”,金融业和全体国民都要积极作为,共同行动。
全民要树立应对“长寿风险”的国民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藏富于老”和“投资于老”的新理念,树立养老越早越主动的长寿人生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发展老龄金融产业。金融业要从实施国家战略的高度,转变观念,把“藏富于老”和“投资于老”理念贯穿在金融业战略转型发展的各个环节,在加强自身观念转变的同时,化大力气创新开展老龄金融教育,在从观念上变普通居民、普通金融客户为老龄金融客户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金融战略,各金融行业也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分行业发展战略,对发展老龄金融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阶段目标、重大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条件作出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战略安排。
紧盯全球金融体系转变和格局转换,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有利于发展老龄金融业的体制机制,着力改变宏观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要求的“长钱”需求态势与现行“短钱”金融的错配格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使未来日益庞大的老龄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做好实体经济和包括老龄金融在内的金融经济协调发展,加强金融监管体制机制,防范老龄金融过度发展、防范相关金融系统性风险,把以“短钱”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逐步转变为以老龄金融这种“长钱”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在深化自身改革的同时,创新适应长寿生活要求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种老龄金融产品,建构和完善适应老龄金融需求的服务体系。
        启动老龄金融人才计划,逐步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的老龄金融人才队伍。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方针,在加大全民老龄金融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创新激励机制和完善服务体系,动员人人积极自觉主动投身到为漫长老年期做好金融准备的行动中来,争取我国老龄金融客户总量和资产总量取得持续突破性进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按照这一路线图,到2050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的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成为长寿老人并享有老龄金融保障的中国梦实现之时,届时,我国作为全球金融强国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关于我们|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老龄(退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嵩山路58号 邮编:150090
电话:82286812 传真:82286810 邮箱: hrbsllw@harbin.gov.cn
网站标识码:2301000056 黑ICP备11002821号--2 公安备案号:23010302000448